网站首页 > 家电百科> 文章内容

封禁一个维基人 中文“编辑战”背后(组图)

※发布时间:2021-2-23 3:55:3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中文的困境也是全球的写照:不成熟的社区自理、过多的辩论、渐显官僚化的调解手段,都让其从显赫衰落。

  越来越多的维基人重新思考最初的。“需要改变制度,对于那些明知达不成共识的条目,中文维基一开始就应不允许编辑。”

  2014年3月,上海,一场中文维基在杨浦区一座写字楼进行,这是一个志愿者贡献出来的办公室,供9个新人在这里学习中文维基的编辑技术。

  一位不速之客打乱了的安排。这是一个穿着深蓝色西装的中年人,自称9年前就开始使用中文维基,他刚好在上海出差,看到论坛公告就过来。但当所有人等待这个“元老”分享经验时,电脑屏幕却显示:他的账号被永久封禁了。

  场面陷入尴尬,这是中文维基管理员所为,理由是对方曾“恶意编辑或故意捣乱”。作为惩罚,中年人在会场使用过的宽带IP也一同被了。带着尴尬、不解和,他离开了会场,留下身后惊愕的新人们。

  一位家长,原本打算改变内向的儿子而鼓励他加入,这时提高了,“他到底做了什么?”随后,他劝诫现场的人们不要编辑有争议性的内容。“要讲。”

  中文正在的困难远不止这些不期而至的小混乱。从未停息的“编辑战”一直困扰着这个高举互联网旗帜的免费百科全书—背景差异极大的中文使用者与“人人皆编辑”的维基始终难以调和,很多并无多大意义的词语,像“上甘岭”一样被反复争夺修改上百次,而对垒者多为和的年轻人。

  就像那位悻悻而去的被封禁者一样,中文维基志愿者们越来越感到这个“百科”为解决争议而简单收紧的管控—编辑者们流失的不仅是创造性内容,还有和。

  这也是全球维基正共同面临的困境。不成熟的社区自理、过多的辩论、渐显官僚化的调解手段,都让其从显赫衰落。2007年至今,英语的志愿者已缩减三分之一。

  《麻省理工科技创业》在所刊文章《的衰落》中详细分析了上述问题后,表达了担忧:“它能恢复活力吗?还是说,这是网络理想年代的终结?”

  现实中,31岁的“黑雪姬”是一个略为沉默的男子,做着“和公务员沾些边”的工作,同时他还有一个虚拟身份:中文维基人。

  “黑雪姬”的网名来自动漫《加速世界》里的一个黑衣少女,坚毅而果断。他很喜欢,也希望能成为这样一个极具反叛的“黑之王”。

  在“黑雪姬”加入中文维基的2008年,中文维基刚刚结束了长达3年的期。“这是中文维基最困难的时光。”第一位中文维基人Mountain说,“可能某些话题过了界。”

  中文维基是世界维基运动的一部分。2001年,美国人吉米·威尔士(Jimmy Wales)在上打出了第一行编辑,“hi,新世界”,宣告了这一人类知识史上最具雄心的试验的诞生。

  创办者们希望将全人类的知识汇聚在一起,再无偿分享给每一个地球。这样的梦想源远流长,如两千多年前的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大英百科全书和中国的永乐大典。

  但这一次连接知识的不再是马车、驿道或河流,而是互联网。无数个文化各异的脑袋通过光缆连接,催生“地球村”和全新的共处共享—“去中心化”,奉行人人皆可编辑、思考、学习和共享。

  这产生了巨大的能量。顶峰时期,全球4500万志愿者投身于此,贡献了287种语言版本,3100万个条目,成为世界最大的免费百科全书。

  中国加入世界维基序列始于2002年。这一年秋天,大学数学系的学生Mountain无意中发现了维基网站,维基的理想让他也想试试。他随后汉化了界面。不久后得到维基总部的承认。

  很快,中文维基迎来了首批活跃的志愿者编辑—三位来自中国,一位来自,一位来自,一位来自新加坡。“中文维基一开始就是多元的。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华人都能参与。”Mountain说,“但也埋下分歧。”

  这个预见很快就成为现实。两岸青年在历史文化认识上的分歧迅速凸显。例如1945年至1949年发生在中国的战争,就引起了“解放战争”和“第二次国共内战”的定义之争。

  两岸历史和现实的复杂性让争论变得频繁而琐碎,就连一个方框都能成为战场。中文维基要编一个中国朝代年表,但到1949年后,维基人要求并列在旁边,而且表格大小要一样。维基人则表示反对,认为应按两岸实际面积大小来划分。

  这样的纷扰持续到2005年,中文维基的元老们觉得要定章法了。他们直接翻译英文维基的章程,但效果并不好。例如“中立的观点”,英文版章程里用了五千多个单词来解释,翻译成中文后显得晦涩难懂。

  Mountain又翻译阐述了“共识”—充分沟通,善意推定,合作,像古希腊城邦的“”们那样辩论讨论。“这是一个从混沌中建立秩序的过程。”Mountain引用哈耶克的话。

  章程的引入一度让人兴奋。但舶来品式的、充满理想色彩的呼吁并没有减轻这些斗气般的“编辑战”,维基创始人吉米·威尔士都为此感到烦恼,传言说他甚至一度考虑关闭中文维基。但在此之前,后者就付出了代价—过分的编辑也提升了度,从2004年至2008年,中文维基在中国被了三次。

  2008年,中文维基被解封,“黑雪姬”是无数重新涌入的青少年中的一员。这时候,中文维基的格局已大不相同。期间由于登陆困难,维基人逐渐减少,港台等地维基人则不断增多。到2012年9月,在编辑量上,已领先16%,中文维基上的阵地逐渐转移。

  这期间,维基人创建了“平型关战役”的条目,在条目中揶揄“幸亏敌人只是负责后勤运输的辎重兵”。的维基人重新到来后,争吵开始了。几年之内,条目被修改超过千次,编辑战几度爆发,管理员没办法,不惜的初衷,将条目设置为“不可修改”。

  还有维基人注册了“揭开历史”的账号,双方各举,互相质疑,原本只是一千字节的条目,容量扩充了二十倍。

  当时的“黑雪姬”,还是一个编写动漫条目的维基人,对历史也感兴趣,他不喜欢这样的争吵,直至亲身经历了一场“编辑战”。

  2013年4月,一家刊长文揭露了东北某女子所的内幕。三天后,维基人“wetrace”和“smile886”在中文维基上建立起相关新条目并进行了49次编辑扩充,内容包括外媒报道、联合国报告,以及一封未证的求救信。

  从第三天开始,维基人开始反击。“黑雪姬”是这方的主要参战人员。他们质疑的焦点在于,编辑的信息来源的客观性和对的倾向性。

  一开始,“黑雪姬”就比他的战友们更加富有性。在质疑之后的半个小时之内,他进行了29次编辑,删去与报道有关的两千多字,主要是人员的,和联合国报告中对的具体描述。凌晨两点,“黑雪姬”再次删去了编辑的内容,并加上表示条目具有争议性的标志。

  但不过二十分钟,在电脑前坚守整晚的编辑“wetrace”就发现了“敌情”,重新撤销了“黑雪姬”的版本。他开始变得,向“黑雪姬”提出:“你不要再。”

  当晚三点二十,另一位维基人宇文宙武则充当了“黑雪姬”的援军,他再次撤销了“wetrace”的编辑。

  这场拉锯战从当天下午三点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早上九点,对手进行了37次修改,“黑雪姬”则修改了58次,双方都通宵达旦。管理员不得不介入,永久不许编辑。

  “维基上有些人是。他们在故意夸大一些问题,作为和宣传的工具。”“黑雪姬”说,“这激起了我的感。”

  学者毛向辉曾缺乏信任机制。他半开玩笑说:“在维基人看来,维基人亲日又(只有显隐性之分),维基人只是一群小孩子。而在港台维基人看来,维基人都是被的人。”

  “联合80%,打击10%的敌人。”“黑雪姬”总结了自己的战略,“同样适用于。”

  2012年8月,他因为他人被“圆桌会”(一个自律组织)除名,一周后,“黑雪姬”门户,创建了“维基维新会”,将旨定为“消灭上某些人士的组织”。

  “我觉得找对人了。”“守望者爱孟”是上海维基人,并奉“黑雪姬”为导师,“维基上这么多不爱国的信息,我们得做点什么。”

  但还没来得开始,导师“黑雪姬”就出事了—上海管理员Jimmy因发现“黑雪姬”使用傀儡(多个账号),维基,对其实施永久封禁。

  管理员是上特殊的一群人。他们有封禁用户,页面,也可以将之删除。在的设计里,管理员由维基社群选举产生,执行社群的共识,百科全书的顺利编写。

  “我们的是维基的稳定和秩序。”Jimmy说。而在“黑雪姬”看来,管理员只是在“玩平衡”,要是另一方坐大了,管理员也会下去。

  “编辑战”的同时,编辑与管理员的话语权争夺也从未停歇。在维基聚集的贴吧和微博上,充满了对管理员的不满,一些管理员还遭到不明身份的人身。

  2012年,中文维基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免案爆发。接近两百名维基人联合起来,一位管理员越权删除他们编辑的条目,进行“内容审查”。他们试图投票罢免他。这甚至惊动了吉米·威尔士,后者发表了支持管理员的声明,带头组织的三名维基人被永久封禁出局。

  被封禁后,爱孟并不认输,他认为这是对维基上爱国力量的。他告诉维基人春卷,他熟悉党政工作,还掌握着在现实中让封禁他的管理员“玩儿完”的,“你说我要不要通过党委渠道解决他?”

  “燃玉”其实不愿参与这些争论。身为管理员,他几乎没有封禁过别人,对他来说,在中文维基上的生活,应该是陶渊明似的,而不麻烦。“我宁愿写条目,做一个维基隐士。”

  由美国人吉米·威尔士在2001年创建。它了过去由专家单向书写的模式,奉行人人皆可编辑、思考、学习和共享的原则,现在已是世界最大的免费百科全书。

  这是一次失败的调停带来的教训,两年前,一场围绕的争论再次展开,双方言辞激烈,剑拔弩张,最后,不仅条目本身被锁住,连原本用来专门讨论的页面,也禁不住争论被锁。

  “燃玉”试图居间调停,“被两边骂,当时特别伤心,一度想退出。”后来,他想通了,“上的争论,从客观的角度,都是为一些不值得的事情,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利益差异等等。”

  2013年8月,“燃玉”和几个维基人一起去参加了维基大会。在会场,两个记者一直试图让他发表对维基上有关两岸三地争议的看法,他就顾左右而言他,“我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我就偏不说”。

  “维基隐士”代表了对待争议的另一种态度,既不也不,只是闪避。管理员欣赏这样的维基人,不挑事,不制造麻烦,专心编辑百科全书。“他们更能代表维基。”耶叶爷说。

  维基人“钢琴小子”创建了大量有关小的条目,但五六年的专心编辑后,他发现自己只是独来独往。他的条目没有人关心,他的工作也没有人帮忙。就像他和他的工作都不存在一样。

  这让他对中文感到失望。相比在争议性条目上的纷攘争吵,他在自己的小条目上的错误,两年过后依然无人指出。

  创始人吉米·威尔士曾说,“真正的分歧不是在左右之间,而是在一群深思熟虑的人和一群愚蠢的人之间。”他在上,达成共识是可能的。

  但社会学家哈贝马斯发现了“危机”的存在:我们越是试图的讨论,提供越多的论据,就越是增加被质疑的机会,增加产生的危机,而论辩只能无止境地继续下去。我们无法对方,沟通于是面临崩溃。

  这是管理员耶叶爷给新的管理员申请者提出的问题,也是他自己思考的,他已经有了答案,“需要改变制度,把单纯的时间限定变成事件限定。”他的想法是,对于那些明知达不成共识的条目,中文维基一开始就应不允许编辑。

  对机器逻辑和计算机语言的熟悉,让Mountain对维基上的争论有了新的理解,“越具有公共性的概念得越广,理解也就越可能不同。的特点,就在于它让不同的观点,更多更快地聚合在一起。”

  怎么解决争议?Mountain不知道,在寻求共识十余年而不得后,该混沌的似乎依然混沌,而本身却已面临衰退。自2007年以来,英文维基的编辑人数下降了三分之一,中文维基的核心编辑人数虽然没有下降,但一直徘徊在3000人左右,不过是一个中等论坛的规模。手纹乱

  

关键词:维基中文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