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对我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东西,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高科技家电走进寻常百姓家,很多人也是紧跟时代潮流购买家电,家电市场一直都非常火爆。
但家电维业“陷阱”密布,在生活中,几乎人人都有过家电维修的经历。家电发生故障,无论是找售后服务上门维修,还是自己找维修人员,都可能遇到“套”。并且让你无奈的是,家电行业的维修费用似乎没有标准,遇到“陷阱”不知道如何,最终不得不吃哑巴亏。那么消费者该如何避免这些“陷阱”呢?
“家里空调主板坏了,网上找来的维修人员换个主板居然要1000元。”“不修,也要给30元上门费。”家住市裕华区的李先生修空调的经历让他十分糟心。之后他的朋友介绍了一家“靠谱”的维修商,上门检查后告知只是主机滤网过脏,加之电容老化,“最后只花了50元,空调就恢复了正常制冷。修个空调这么多‘套’,真让人不省心。”
一直以来,家电维修服务中的乱象让众多消费者头疼不已。在2019年央视“3·15晚会”上,报道就揭露了维修服务费奇高的原因,维修人员甚至直言“出来首要的目的就是收钱,没有别的事,就是收钱”。
原本坏了个小件,花费几十块钱即可,但是维修人员偏偏利用家电知识方面的壁垒忽悠消费者,谎称坏了个大部件,更换需要几百块钱,从中赚取巨额差价。对消费者来说,具体坏了什么,换了什么,真的是很难搞清楚,通常是在半信半疑中乖乖掏出钱来。
有从业人员透露,与单纯夸大问题、虚构故障相比,实际电器维修中还有一些更恶劣的行为。“面对一些因嫌维修价格高而修理或者性较高的消费者,有的维修工还会‘略施小计’故意损坏电器的一些小部件,为消费者的使用埋下安全隐患。”
家电产品多具有一定技术含量,一般消费者对其结构和工作原理不甚了解,出现故障也搞不清原因。这种情况下,只有寄希望于专业维修人员。如果维修人员以待,就事说事,实查,依规收费,则两相欢喜;如果维修人员动了,夸大问题,玩些花活,胡乱收费,虽说消费者多也看不出来,但总归埋下隐患,早晚出事。
维修服务行业内部不规范,多数服务企业处于“小、散、乱”状态,也是造成维修市场问题多发的原因之一。“目前家电维修领域维修标准不一,职工技能缺乏体系化培训,各厂商配件价格也不透明,使得消费者很难去寻价比价。”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夜错情
同时,由于家电企业与承揽维修业务的外包企业之间不具有隶属关系,无法对后者进行有效制约,在缺少监管的情况下,维修企业往往任性而为,于是诸多消费痛点就出现并长期存在了。而互联网平台对加入进来的家电维修经营者多只管收取流量费,对其证照资质、技术水平等审查力度不够,导致大量滥竽充数者混迹其中。
事实上,家电行业一直存在售后乱、维修难等问题。来自中消协数据显示,家电投诉售后服务问题的比例常年保持高位。家电维业乱象如何治理;如何保障消费者在维修套面前,避免被忽悠和陷入的被动状态,成为广大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首先,消费者如果有时间,应该尽量在场监督维修,即便不懂,也要多问多看,对所修理或更换的部件、耗材进行拍照,并对部件、耗材的规格、型号、价格等信息进行记录,留作日后的,也给维修人员造成一种心理上的监督压力。
其次,业内专家指出,要想有效治理家电维修领域乱象,还需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由部门出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业监督检查。家电维业协会、消保组织、市场监管部门等应积极推动维修企业、维修从业人员建立透明维修机制,将维修过程、细节通过窗口、视频、网络平台等径公开,接受消费者监督。
“目前对广大消费者而言,家电维修避免‘陷阱’最好的防范措施,就是找正规的家电维修商。”市消保委负责人,消费者在购买家电之后,应妥善保管保修凭证,如果电器发生故障,最先应从保修凭证上寻找售后维修电话,“在保修期内的家电,消费者报修时可能顾虑较少。出了保修期,一些消费者担心配件收费较高,所以找寻其他维修商进行维修,容易上当,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