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欧美发达国家的家电便宜。在国外居住过的人都可能遇到过,经常会在垃圾堆里捡到还能使用的家电品。可见,在国外发达国家,家电品确实不像国内这样精贵。
那么有人就会问到,现在很多家电品不都是在中国生产吗?怎么到了国外就如此便宜?其实,是比较相对而言。就产品而言,制造的成本要素是一样的,价格也应相差无几才对,但现实却是相差不少。
在这种定价和机制下,在制造企业的产品定价中,就不包含售后服务这一块。也就是说,制造企业只管生产制造合规合标的产品即可,进入流通环节的售后服务,制造企业就不再负担责任。当然,这种机制存在是建立在社会具有良好的信用体系之下,否则社会分工就不成立。
产品如果在使用期因为设计缺陷,一般小问题是用户自己维修(像洗衣机包装里配有维修用的专用小扳手)。如果是产品的设计缺陷、严重质量问题,都是召回制度。因此,国外的产品设定的使用周期比较短,使用中有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又不是厂家的品题,一般用户都会弃旧换新。
而售后服务这一块交给第三方企业来完成。第三方企业是没有厂家给你任何资源,要服务只有向用户消费者来收取。而国外的人力资源成本较高。就家电售后服务人员来说,属于技术蓝领工人。一是必须要有一定的学历,经过专业培训考核,持证上岗。
重要的是,国外维修的费用非常高。因为,国外制造厂家现国内是有自己的售后服务体系与队伍的,也是不会给社会维修服务公司或人员发工资。维修人员的收入报酬就是向用户收取。因为,家电品的维修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同时维修时所处的工作是高空或带有因素,因此收费价格水平要高于一般的服务业水平。
因此,在国外就可以看到,买一台空调200-300美金,而安装花费几乎亦是同等的价格。维修也是一样,维修工人上门服务,至少要收取上百美元。因此,在用户消费者看来,维修家电还不如弃旧换新。
而在国内,家电的售后维修服务情况与国外有些不同。这是与我国的具体情况与国外差异明显而造成的。
国内家电企业起步初期,主要是靠引进技术和生产线来完成制造,不掌握产品的核心科技。就不敢对产品品质做刚性的,因此就在定价上包含了保质期内的售后服务费用。因此,就出厂价而言,供给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价格就有所差异,国内包含了售后服务费用,相对价格就比较高。
对用户消费者而言,国内买到的产品除了制造的成本外,还要加上售后服务费。显然,多了一块服务成本,这就是国内家电价格高于国外的主要成因。
为了应对市场上的售后服务,国内主流家电企业在各地设有专门的售后服务部门,并根据销售情况布局售后服务网点,专门为自己生产上市流通产品进行售后服务。这与国外企业不负责售后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厂家布局的售后网点性质有所不同。厂家自己布局,在当地专门为自己品牌服务的(被称为一主一仆);有的是一个网点为多个品牌服务(被称为多主一仆);还有的则是一个厂家在当地有多个特约网点(被称之为一主多仆)
由于,厂家卖给用户消费者的产品上,已经包含了售后服务费用,因此对用户消费者来说,产品是贵的,但是在保质期内服务一般是免费的。相应,管理部门为了用户消费者的权益,还专门出台了《国家家电三包细则》和新版《消费者权益保》,对免费售后服务进行了规范。
国外与国内相比较,家电产业发育的时间、背景差别非常之大。国外欧美现代家电市场在上个世纪50-60年代就已经非常成熟,而国内是之后才逐步市场化。因而,在家电的售后上,就存在了明显的差异。
当然,不能简单地说,国外厂家售后服务交给社会不好,国内厂家自己负责售后就一点就好。其实,形成这样的状况是历史和造成的,而且是各有利弊。
国外厂家把售后交给社会,第一有益于专心研发制造,提供更多品质俱佳的产品;第二有益于产品加速更新迭代;第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更具有专业化水准。
其劣势在于,有些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小问题,因为用户自己不懂维修,而社会服务体系收费较贵,提早汰旧换新,实际上是造成资源浪费。
国内厂家把售后服务自己承担的好处在于,一是便于从产品全流程上把控,掌握产品的生命周期;二是有利于借助售后与用户消费者沟通交互,为创新从用户中寻找需求痛点;三是给用户留下对产品全流程负责任的形象。
弊端在于,加重厂家的负担,或者是把售后作为利润中心而扭曲服务的初衷。同时,过于依赖售后,不利于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还有制约了售后的市场化程度。
由此看来,国内外对于家电品的售后服务学问不少,需要国内家电厂商们认真去研究探索,尽快完善和国内售后服务体系。维基解密黄菊内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