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家电信息> 文章内容

老电工”讲述郑州第一个火电厂的故事(2014-09-25 02:08:36

※发布时间:2018-5-1 13:36:4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9月19日、23日,东方今报分别推出《省会迁郑60年》大型系列报道第一、二季后,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听说过、没见过当年那些故事的年轻读者纷纷拿着报道“补课”;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一些老读者则被报道带回了那些青葱岁月,感慨万千。河南电力公司退休老职工胡传杰就是其中之一。他主动跟记者联系,愿意把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文史资料提供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郑州第一个火电厂——363电厂的诞生及其背后的精彩故事。

  胡传杰退休前是高级政工师,《河南电业》杂志主编。见到记者,他开口就说:“你们应该写一写郑州363电厂,它就是河南电力工业的摇篮。”

  《省会迁郑60年》大型系列报道让胡传杰回想起了省会迁郑前郑州电力发展的岁月。“你们这组报道太好了,把我带回了那个年代,对我们这些亲历者和者来说,感触更深。”他说,那个时代为现在打下了基础,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个时代的故事。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1949年3月,郑州市人民接管了位于二马的郑州电力厂,改名为郑州电力公司,从此,郑州市的电力工业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就已经初步决定了省会将迁往郑州。当时国家确定在郑州重点发展轻纺工业。工业建设,没有电可不行。1950年5月,中南军员会重工业部燃料工业管理总局开始在郑州为郑州火力发电厂选址。这个项目是当时苏联援助我国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代号为“363”,所以又称“363电厂”。

  363电厂选址在郑州西北郊,贾鲁河东岸,京汉、陇海西铁之间,南阳寨车站西南2.5公里处。选址此处,原因之一是紧临贾鲁河,可以直接用河水冷却机组,而不必再建耗资巨大的冷却塔,节省成本。

  胡传杰的父亲和伯父都参与了363电厂的建设。于是,从南京老家随父母来郑援建的胡传杰,也从1952年12月7日起了郑州第一个火电厂的诞生。

  和同期建设的郑州国棉三厂一样,363电厂也是按照苏联专家的图纸建设。为了不耽误附近棉纺厂的使用,参与建厂的工人们加班加点,经过1年苦战,1953年底两个机组投入运行。

  为什么能得此称号?胡传杰说,363电厂建好后,首先给西郊的几个棉纺厂供电。“一五”期间,郑州、洛阳先后被国家列为国家重要工业,洛阳的第一拖拉机厂、矿山机械厂等急需电厂配套,洛阳电厂建设时用的电也是363电厂送去的。还有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时,也要用363电厂的电。

  363电厂不仅为郑州市的工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提供了电力,同时还为河南省以后的电力建设输送了大批工人和干部,为全国兄弟电厂培训工人。1958年,363电厂教育场还被水电部扩建为河南电力技工学校。

  随着电厂建设的迅速发展,我省一批大容量电厂相继建成,363电厂的已经完成。1979年10月,363电厂并入郑州热电厂,改名为郑州热电厂发电所。

  1998年9月28日,为落实“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之,运行了45年的363电厂又成为全省第一个关停的电厂。但是,它对郑州及河南、乃至中南的工业发展及电力建设的重大贡献不容置疑。

  当时天南海北的工人都来到郑州建设363电厂,其中不乏厉害的技术能手。其中一位烧锅炉的8级工宏权(音),他感到苏联专家设计的图纸有些问题,从锅炉向送蒸汽的主气门安装后可能无法后续维修。他改动了图纸后被苏联专家发现。对方大发雷霆,最后厂方不得不以处分宏权、按照原图纸施工平息了此事。

  上世纪80年代,郑州市人民上的市体育馆正在建设,当时算是市里最浩大的工程了。由于当时没有起重机等先进设备,馆顶的水泥大梁太重,死活吊不上去。无奈之下,建设方向363电厂工人求援。

  起重工沈福云被派去帮忙。这个山东大汉没学过啥文化,新中国成立前就在码头做搬运工,但是他脑子灵,土办法多,照样评上了8级工。沈福云当时穿个破棉袄、腰里扎根棉纱绳就奔体育馆去了。到了工地,人家还以为他是要饭的,再三核实才确信他就是来帮忙的。

  结果,这个被工地看不起的工人就用沙木杆、麻绳做了个“扒杆”的结构,硬是把体育馆的大梁吊上去了,弄得一圈人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