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家电科技> 文章内容

盘点:百姓身边的航天民高科技产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17-8-15 14:58:48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央广网4月24日消息(记者张棉棉)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今天是4月24日,是我国首个航天日,时至今日,中国航天已经走过了整整六十个春夏秋冬,从航天领域诞生出的各种“高大上”的技术产品正在越来越多的为我们生活中的民品,悄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目前,我国已经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比“十一五”末增加127%。

  无人机上的红外摄像头可以在50米外看见A4纸上的字迹;摇一摇就将开水快速降温并保温的相变调温水杯;遍布地下的管网措施和探地雷达,可以到每一个可能出现的漏水点……这些是“黑科技”吗?不,这些产品是来自军工领域,但是已经或即将成为我们普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眼前这个有着六条腿、每条腿上都有一个螺旋桨,直径不足一米,下方安装着摄像头的红白相间的无人机来自航天科工三院天津津航技术物理研究所。这个看起来和普通无人机并无两样的产品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吗?答案就在那个双瞳摄像头上。项目负责人杜越洋告诉记者,这个无人机里应用的是导弹制导和红外成像的技术。

  杜越洋介绍称,把这两项技术为民品,为生产力,服务国内救援市场。现在这套产品服务于、消防、林业、电力等领域,为他们提供一些救援,包括识别、包括讯线等方面的服务。

  正是有了这两项技术,使得这个无人机可以实现全天候,无死角,360度的观测,像素300万以上,而这样一个摄像头却是成为国内最轻最小的载荷,只有150克。

  杜越洋指出,从实测来说,可以在50米左右发现地面人员拿到的一根,这是红外像素。可见光300万像素,可以在50米左右,看清楚非常细部的特征,比如A4纸上的一些字迹,都可以进行识别。

  据了解,在侦查和处置方面,1个无人机的范围和执法效率等于50名徒步或者10辆警车。杜越洋告诉记者,这一产品去年底已经尝试首次应用在消防救援中,例如,100层的大楼上,50层着火了,怎么来发现50层以上是否有人员遗留,或者说没有被营救出来呢?过去原始方式可能是通过地面,通过望远镜,或者通过天空派一架飞机去,但是这时由于烟气非常大,可见光往往很难找到需要帮助的人,但是现在有了搭载最先进的红外技术的无人机一切就大不相同。

  杜越洋介绍称,现在引入到红外,和智能识别技术。无人机以后,可以自动识别窗口里或者平台上是否有需要营救的人员,然后通过发现人员,再安排救援计划,是使用灭火弹直接灭火还是派人员进行救援。整套系统来说,突出的是自动分析,自动识别,操作一定要安全和简单。

  当你特别渴的时候,看着刚烧开的冒着腾腾热气的水,那种干着急的心情估计每个人都经历过?现在这一问题已经被解决了。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产业发展部市场处李晓燕拿着手里的看起来和普通保温杯并无两样的“相变调温杯”对记者说:“当你把100度的水倒在这个杯子里,然后摇一摇这个杯子,30秒就能把开水降到45度左右,达到人体饮用的最佳温度;同样,在吸饱了热量的杯子中倒入冷水,调温杯又迅速热能,使冷水快速升温至35℃以上,为使用者带来即摇即饮、省时方便的舒适体验。”

  另一方面,调温杯除了能将沸水迅速降温之外,还具有同样出色的保温功能。使用者平时完全可以将其当做保温杯使用。这样一个产品,价格和普通的保温杯也基本一致,那么它采用了怎样的一种技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新闻中心主任吕晓戈介绍,这里利用到一种高导热固态相变材料,在生活中虽然并不常见,但在军用领域其实已经非常成熟。

  吕晓戈指出,材料多用于火箭,包括导弹,凡是在热源附近设备的,特别是对控制系统、对控制电缆进行时,都会用到这种相变控温材料。近年来,通过不断改进材料性能,降低了它的生产成本,终于顺利将其转为民用。目前,航天306所已经利用这种相变材料开发出了系列化的民用产品,不但用于啤酒杯、咖啡杯、餐具、手机等日用品,在动力电池、余热回收等工业领域也逐步实现应用。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经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往往体现在一场大雨后,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包括首都在内,我们的城市地下管网建设却一直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最近几年,大雨导致城市内涝、马拉链现象、误挖其他管线现象、燃气管线爆炸等安全隐患及事故时有发生。为此,住建部正在尝试建立试点城市改变这一现状,从而加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

  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智慧管网事业部副部长陈立忠说,按照住建部的要求,他们正在市进行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的试点项目。智慧管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天系统工程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先进信息技术在地下管线领域的融合,面向供水、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信、电视、工业等八大类管线以及井盖、灯电缆等市政设施,基于管线的“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全面普查、隐患排查、安全预警、应急处置”安全管理两条主线,以地上地下“一张图”为基础,为综合管理部门以及各权属单位提供智能化、集成化、协的综合管理应用,全面提升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能力,提高管线运行安全水平,构筑安全坚强的城市地下“生命线”。

  大量军用技术被运用到智慧管网领域,比如在地下管线加装传感器运用物联网技术准确各管线的运行状态,通过精确定位技术可以精确定位管线的等信息、通过排洪模型的应用解决城市内涝问题、通过数据中心及空间数据库的建立为数据的共享以及管理的协同提供的支撑等技术应用,这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探地雷达技术应用。面对各种探测设备对非金属管线一筹莫展的局面,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探地雷达,能够有效的探测各种管线尤其是针对非金属管线的、、埋深等信息,也可以针对城市地下空洞等管线周边隐患进行精确探测,为地下管线全面普查及隐患排查提供了有效的技术保障。

  陈立忠指出,智慧管网除了搭建智慧管网平台以外,还与各城市共同探讨在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上进行调整和变革,编制各类标准规范及规章制度,从而建立保障智慧管网的有效运行的长效机制。

  推荐: